![]() |
||
主頁 關於我們 醫療團隊 醫師錦囊 傳媒及專欄 服務範圍 最新消息 聯絡我們 | ![]() |
|
天灸療法 『天灸療法』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,根據中醫『治未病』及『冬病夏治』的理論,於特定時間,在人體體表穴位敷貼藥物,通過藥物的刺激和吸收,借助經絡的傳導,以收行氣活血、疏通經絡、調節臟腑功能及平衡陰陽等功效,從而達到『治病於未發』、『防患於未然』的良好效果。
什麼人適合接受天灸療法? 天灸療法適用於有哮喘、鼻敏感、反覆感冒、慢性咳嗽、慢性支氣管炎、關節炎、風濕痺痛、胃痛、慢性腹瀉、冬天容易手足冰冷等虛寒性、慢性及呼吸系統疾病之人士。能有效提升機體的免疫力,預防疾病及降低哮喘和鼻敏感發作的機會。
根據許多中醫文獻和臨床研究顯示,天灸療法對於治療哮喘、鼻敏感、慢性咳嗽、支氣管炎及反覆感冒均有良好效果,連續治療三年,可有效改善臨床症狀及減少復發次數,增強機體免疫力,減少對藥物的依賴。
何時適合進行天灸療法? 夏季:三伏天 天灸療法是根據中醫『冬病夏治』的原理,於三伏天進行。何為三伏天?三伏天處於夏季,一般會在西曆的7至8月之間。根據農曆計算,由『夏至』後計算的三個『庚日』分別為『初伏』、『中伏』和『末伏』,是全年最炎熱的日子,庚在五行屬金,與人體五臟之一的『肺』相應,於庚日使用特製之中藥研成粉末,用薑汁調成糊狀,敷貼於特定的穴位上,即可借助『天之陽氣』,激發人體天賦陽氣,達到一方面祛除體內潛在病邪,另一方面增強體質的效果。
冬季:三九天 與『三伏』的原理相互呼應,『三九』同樣是以『治未病』的理念為依歸,並根據『夏病冬治』,『寒者熱之』的中醫理論基礎,在全年人體陽氣最少的日子(即天氣最寒冷的日子),通過把辛溫的藥物敷貼於穴位上,以行氣活血的方法,加強人體的陽氣並促進陰陽平衡,一方面能夠加強、鞏固『三伏』天灸的療效,另一方面亦能配合天地四時,以經絡腧穴治病的原則,針對一些虛寒性的疾病,達到預防及持久療效的作用。 『三九天』處於冬季,一般約在西曆的12至1月份。總體而言,三九天分別為『一九』、『二九』和『三九』,計算方法以『九』為單位,由農歷的『冬至』開始計算第1至第9天為『一九』;第10至18天為『二九』;第19至27天則為『三九』。
天灸療法注意事項
1. 一般敷藥時間成人為1-2小時,小兒約為0.5-1小時,但具體可根據個人皮 2. 敷藥處應避免擠壓,局部有發紅及輕微觸痛,屬正常現象,毋須擔心。如感 3. 敷藥後皮膚有可能出現輕微紅腫、發熱、痕癢、疼痛,甚或出現水泡,此乃 4. 有極少數參與者敷藥處可能留有疤痕,但一般情況下疤痕可隨時間逐漸減淡 5. 敷藥後3小時內不宜洗澡或游泳,洗澡時建議以溫水淋浴﹝切勿用冷水﹞, 6. 天灸治療期間,飲食宜清淡,並忌食寒涼生冷及辛辣之品。敷藥後三天內忌
禁忌症 炎症急性發作期、發燒、咽喉發炎、兩歲以下幼兒、孕婦、肺結核、糖尿病、嚴重心肺功能不足、皮膚容易過敏、體質偏熱、對中西外用藥過敏或有增生性瘢痕者均不適用。 |
![]() |
|
© 版權 2011 上醫林中醫綜合治療中心。 版權所有。 免責聲明 |